不朽的精神――时空体验模式做活胡杨林
杨林的文化意境“生而三千年不死,死而三千年不倒,倒而三千年不朽”,世人称之为英雄树,这就是胡杨,它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真实写照。
我国的胡杨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和宁夏5个省、自治区境内。近年来,这些地区为了发展旅游、振兴经济,争相利用胡杨林资源,开发旅游景区。但各地在开发过程中,都只抓住了胡杨的植物特性,仅在树木的数量、树形和树龄方面来做文章,却很少注重能表现胡杨精神的空间及场地设计,如胡杨分布最集中的塔里木胡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胡杨面积最大的轮台胡杨林公园。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受格尔木市旅游局的委托组成《格尔木胡杨林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项目组,对格尔木市的胡杨景观进行规划设计。通过实地勘察分析后,项目组寻找到了格尔木的胡杨景观与河流、沙漠、湿地的结合点,并将比拟胡杨林的民族精神穿插于沙漠、湿地之间,提炼出了一系列休闲要素组合度较高的旅游产品,最终创造性的提出了这样一个概念:构树形景观布局还其形;挖文化旅游产品还其魂;仿远古生态景观拟其境;创时空体验模式传其神。
一、构树形景观布局还其形
胡杨树因其“生而三千年不死,死而三千年不倒,倒而三千年不朽”的形象,成为了茫茫戈壁上独树一帜的生命进取不息的象征,因此胡杨林的树形就成了该项目立意之基础。整个景区以拖拉海季节河寓意胡杨根;以各功能区游线寓意胡杨枝;以湿地水生植物园、湿地穿越、漂浮花岛寓意胡杨叶和花。通过胡杨根、枝、叶、花的形体构造在景观上利用景观节点、景观通廊构建“高原胡杨,生命赞歌”的主题形象,在水系、道路、岛屿等的塑造上共同表现“高原胡杨的生命史诗,完整的生命历程”的主题意境。
“一棵树就是一个空间,一棵树就是一种风景,一棵树支撑起一个景区”。这样的景观布局不仅有效的整合了资源,同时也很好的利用这种最和谐最有机的形态特征提升了整个景观的品味,给游客带来具有震撼力的视觉冲击。
二、挖文化旅游产品还其魂
项目组通过对胡杨文化、昆仑文化和南丝绸之路文化的深入挖掘,最终提出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即在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寻找适宜的人文主题,进而把故事中的昆仑山仙境和保卫家园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穿梭在整个景区游览路线之中。
从景区入口出发到终点结束,本规划“序”中提炼的胡杨故事将按照起始――引导――高潮――尾声的序列娓娓道来,在游客骆驼骑游的通道上设置“抢夺仙境、水火大战”、“保卫家园、化身胡杨”、“丝路商队、突遇沙暴”等场景,当游客到达终点会突然发现一颗象征着生命的沙枣树,从而更深的体会到“痴情沙枣、沙漠指路”的胡杨精神带来的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结合次入口区设置的“胡杨精神、世代传承”雕塑更是将这种思想激情宣扬到了极致。于是游客在游赏的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受到了胡杨精神的感召和同化,并潜移默化的接受和认同这些旅游项目。和单一的胡杨林观光产品相比较,该景区更凸显了以胡杨精神为底蕴的文化特质,自然就产生了鲜明的创新点和引人入胜的刺激点。
三、仿远古生态景观拟其境
在本项目中,绿维创景用最生态粗犷的材料打造最原始真实的场景效果,让不同需求的游客都可以在驼背上感受摇曳于沙海的惬意,沧桑岁月的变迁,从而更快更顺畅地进入丝绸之路古驿、茶马互市的文化体验世界。如入口处的原生态标志性大门体现了西北沙漠风情,迎宾古驿营造了古道沧桑的感觉。用远古的手法做废墟式景观,以景观雕塑模拟真实场景氛围,配合音乐光效,都能使人的思绪情感达到最大的同化和顺应感。
在建筑形态的空间布局上丰富建筑元素,将丝绸之路上的古驿、茶马互市、 望台以及粗犷建筑特色融入景观空间,形成整体格局上的特色意境,形象生动的创造出最古朴风情的丝绸古道原始风貌。正是这些真实的场景营造,才找到了与文化背景相结合的最佳点,构建出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四、用时空体验模式传其神
时空体验模式可以这样简单的概述:通过本次规划中提到的胡杨精神体验与丝绸之旅体验这样的事件,创造出茫茫戈壁,屹立胡杨的情境,引发旅游者的亲身参与以及与管理者之间的交流互动,产生体会感受,从而通过对胡杨林景区认识上的量变积累,最后达到对景区的深入了解和认同。
胡杨林景区管理者在进行时空体验模式时,就相当于导演在拍摄影片;电影拍摄的第一步工作便是找到合适的剧本,景区管理者首先需要合理编制体验过程,即事件。在本项目中按照规划思路,事件可以设定为胡杨精神体验与丝路文化体验。然后景区管理者需根据剧情的发展配置合理的场景及符合当时历史背景和民俗民风的道具及服装。紧接着景区的工作人员也要像演员演戏一样,进入到工作角色中,为游客提供表演,如景点管理者、服务者都需穿上相应服装,按照导演的剧本和事先编好的顺序来逐步展开剧情,即情境;在茫茫戈壁滩上,屹立不屈的胡杨林的背景之下,游客(演员)会主动进入角色,并和设计的事件(剧本)进行交流会话;最后获得体验。如该项目在茶马户市环节中就设计了小型特色集市的场景,穿着特色服饰的服务人员带领游客骑着骆驼参与丝路驿站风情、民俗风情、物物交换、摊位租赁等体验项目。户市中游客们可以用景区特制的做工精美的羊皮作为临时货币交换商品,也可以将在手工作坊制作的印有自己名字的个性旅游商品在互市上出售。
正是通过这种互动与体验,游客产生相应的感受,或认同这种情景模式,或不认同。认同的将产生良好的印象和记忆,同时表现出积极的回应。此时,景区管理者就应建立这样一个顺应的平台来了解和拓展这个市场,如建立网上论坛探讨体验感受,启发游客的心得体会,维护良好的人气空间;或开发围绕着丝路之旅为主题的网络游戏,增加旅游产品的辅助手段;或通过网上认养胡杨树等方式,延续游客对本景区的关注;或通过有奖征文及摄影活动,加大景区的宣传力度。这样,采取的种种举措将有利于延长游客对景区项目兴趣的持续性和增加景区的影响力。同时对于那些不认可的群体,此平台也是调查和了解其不感兴趣原因的有效渠道,通过这些网络补充产品和后续的安抚方式,可以尽量减少以他为中心的“250负面辐射效应”。
在整个项目的规划设计中,绿维创景摆脱了以往胡杨林景区的单一化发展模式,将河、湖、实地、岛屿等多种资源与胡杨林进行了整合,并融入了文化内涵、设置了场景体验,从而丰富了游客的体验和感受。树形景观布局的构筑、文化内涵的挖掘、丝路之旅场景的模拟,最后用时空体验模式将所有的旅游产品融合为一体,成为了本景区最大的特色和亮点,也造就了其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
本文于2009年11月09日在《中国旅游报》第4120期第7版发布
本文关键字: 查看更多

-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相关阅读
- ·以经营城市的手法,打造“旅游名城”许昌市城市旅游发展的创新策划2013-01-16
- ·共生理念下的湖泊旅游创新开发模式――郑州雁鸣湖总体规划的实践2012-12-21
- ·旅游纠纷制约市场发展 先游玩后付费行得通吗2012-12-13
- ·山岳型景区观光旅游的系统整合与主题提升2012-12-06
- ·峡谷溪瀑景区休闲体验升级――河南神灵寨景区提升策划、总体规划2012-11-29
- ·峡谷旅游开发模式探析2012-11-23
- ·打造国际一流的山水型旅游目的地――安徽佛子岭景区旅游提升策划2012-11-16
- ·5A风景区兼世界地质公园景观设计与施工策略-镜泊湖景区景观提升2012-11-09
- ·溶洞旅游的创新开发2011-11-21
- ·根植大地,师法自然--记世界自然遗产景区(石林风景名胜区)内建筑的创2011-11-21
旅游运营回答
-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