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大森林,运作绿资产――超越《旅游规划通则》与《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森林旅游发展的四大困境
森林旅游发展的四大困境森林旅游是一种在特定地域――森林为旅游者提供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狩猎探险、科普教育等产品与服务的特色旅游,是一种新兴的绿色旅游方式。我国森林旅游大多脱胎于林场系统,并由林场作为投资主体进行基本的旅游开发,主要形式是在原林场的基础上建立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植物园以及在自然保护区开辟旅游小区等,其中,森林公园是主体。
国外森林旅游的发展受到普遍重视,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保证了人类“亲近森林(绿色)”的天性能够转化为现实的消费需求,形成了持续繁荣的森林旅游市场:美国每年参加森林旅游的人数达20亿人次,人均八分之一的收入都花在森林旅游上;日本,每年进行“森林浴”的旅游者达几亿人次;而在拉丁美洲,森林旅游收入占整个旅游收入的90%以上。国外森林旅游在开发模式上形成了生态观光模式、休闲度假模式、运动康体模式、游乐狂欢模式,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新奇,但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其扎实的操作思路,1)重视规划设计;2)重视自然,旨在社会公益;3)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4)开展宣传教育,邀请公众参与公园策划;5)建设非常完备的的配套法律法规体系,执法严格有效。我们相信,经过科学、有序、规范、创意的开发,国外森林旅游的今天,就是中国森林旅游的明天。
自1982年张家界作为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批建以来,整个中国的森林旅游已经经历了起步启蒙、数量扩张、系统升级三个阶段,并呈现出两种主要的发展态势,一是总体上处于粗放的观光开发状态,相对于起步阶段,批建数量猛增,但资源观赏品级下滑、观光依然主导,但休闲度假开始有所渗透、投资不断增加,但亟需提升策划与商业运营;二是极少数资源品级突出的森林项目(如张家界)观光客群庞大稳固,且正开始由景区向旅游区乃至目的地进行升级,初步形成了泛森林产业集聚格局。随着休闲时代的来临,这一趋势带动了整个森林旅游由观光向休闲度假系统的升级,但难度较大。
与一般旅游相比,森林旅游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给森林旅游开发带来了以下问题:
1、区位条件不理想:森林通常远离城市,且多位于山区,可进入性差,抵达综合成本高;
2、基础设施差,开发成本高:由于森林旅游目的地通常地处偏僻,基础设施条件差,导致项目开发成本升高;
3、资源同质化普遍:尤其是相邻区域内的森林资源,动植物物种差别不大,“千林一面”,这给差异化开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4、开发范围与强度受限:森林旅游资源一般属于保护性资源,建设用地指标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森林项目的商业价值和资本运作空间。
从横向比较来看,不同的旅游资源都有各自的“开发短板”,森林旅游资源也不例外,关键在于如何通过恰当的策划规划与商业运作,将原本的“短板”转化为产品优势。从商业运作角度来看,建设用地的普遍稀缺是森林旅游开发的一个核心制约因素,这也正是策划规划需要解决和突破的核心课题之一,从操作实践来看,是可以做到的。

-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相关阅读
-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对旅游规划的新要求2013-10-14
- ·休闲商业综合体设计:江苏盐城金色港湾2013-10-08
- ·城市经济新增长极:会议度假酒店2013-09-22
- ·水休闲旅游房地产开发2013-09-16
- ·度假酒店设计的四要素与八大手法2013-09-09
- ·生态修复与重建技术手段探索2013-07-14
- ·新城区慢生活体验探索三部曲2013-07-14
- ·文化旅游小城镇开发模式探讨2013-07-14
- ·5A风景区兼世界地质公园景观设计与施工策略-镜泊湖景区景观提升2013-06-25
- ·休闲消费业态升级是商业地产成功的关键2013-06-18
旅游运营回答
-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