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2014

2019-06-19 绿维文旅 标签:度假酒店

 

4.3 公共部分


4.3 .1 旅馆建筑门厅(大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旅馆建筑门厅(大堂)内各功能分区应清晰、交通流线应明确,有条件时可设分门厅; 
   2 旅馆建筑门厅(大堂)内或附近应设总服务台、旅客休息区、公共卫生间、行李寄存空间或区域; 
   3 总服务台位置应明显,其形式应与旅馆建筑的管理方式、等级、规模相适应,台前应有等候空间,前台办公室宜设在总服务台附近; 
   4 乘客电梯厅的位置应方便到达,不宜穿越客房区域。

4.3.1 门厅(大堂)是旅馆建筑必须设置的公共空间,不同的等级、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其门厅大堂空间内设置的内容大小差异很大。一般来讲四、五级旅馆门厅(大堂)主要设置以下内容:总服务台(包括接待、结账、问询等)、前台办公室、休息会客区、卫生间、物品(贵重物品、行李)寄存、内线电话、大堂酒吧、楼梯、电梯厅等。一、二级旅馆一般仅设总服务台、卫生间、休息会客区,其余如物品寄存等许多服务内容均由总服务台兼顾。    
大型的旅馆功能复杂,流线繁多,为方便客人、保持舒适氛围、管理方便,应有机地组织各种人流物流,避免交叉。对于人流较集中的公共部分,如宴会厅、会议中心等,如条件允许可设置独立门厅,娱乐休闲、大中型商场如独立经营则需另设出入口或门厅,大型的旅馆(酒店)有时还会设置团队门厅,避免客流的相互影响。    
门厅(大堂)的总服务台是接待问询、办理入住手续和结账的空间,其位置应显著,使客人容易看到也便于总台服务员观察客人的活动。对于目前旅馆的管理,一般结账时间较为集中,为了避免拥挤,在总台应有一定的长度,在前方应预留一定的等候空间,方便客人的等候,在总台附近设前台办公室以方便客房预订、结账等旅馆管理工作。    
门厅(大堂)应设置客人等候和休息区域。具体的座位数建议按照客房间数的1%~4%考虑。高等级旅馆和大堂结合设大堂酒吧可和门厅空间连通,为客人提供会客、交际、商务活动或洽谈空间,该空间多数配备方便客人使用的电源插座和网络接口。    
集中式布局旅馆的楼梯、电梯宜布置在客人方便到达的位置;分散布局旅馆客房楼的楼梯、电梯位置应便于客人寻找,不宜穿越客房区域。    
因旅馆类型、规模、级别、地理位置不同,大堂的面积指标差异较大,从本次调研项目数据看,大堂的面积指标每钥匙间面积从1m2~6m2不等,关联性不强,很难作具体规定。从旅馆管理公司要求看,四、五级旅馆的门厅面积一般要求大于200m2

4.3.2 旅馆建筑应根据性质、等级、规模、服务特点和附近商业饮食设施条件设置餐厅,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旅馆建筑可分别设中餐厅、外国餐厅、自助餐厅(咖啡厅)、酒吧、特色餐厅等; 
   2 对于旅客就餐的自助餐厅(咖啡厅)座位数,一级、二级商务旅馆建筑可按不低于客房间数的20%配置,三级及以上的商务旅馆建筑可按不低于客房间数的30%配置;一级、二级的度假旅馆建筑可按不低于房间间数的40%配置,三级及以上的度假旅馆建筑可按不低于客房间数的50%配置;
   3 对于餐厅人数,一级至三级旅馆建筑的中餐厅、自助餐厅(咖啡厅)宜按1.0m2/人~1.2m2/人计;四级和五级旅馆建筑的自助餐厅(咖啡厅)、中餐厅宜按1.5m2/人~2m2/人计;特色餐厅、外国餐厅、包房宜按2.0m2/人~2.5m2/人计;
   4 外来人员就餐不应穿越客房区域。

4.3.2 餐厅是旅馆建筑较为重要的空间,四、五级旅馆一般均设置不同性质的餐厅,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为方便客人,目前多数旅馆均设供应早餐的餐厅或24小时餐厅即自助餐厅(咖啡厅) (公寓式酒店一般不提供早餐,一、二级旅馆如周边公共饮食设施完善的也有不设早餐厅的)。对于自助餐厅(咖啡厅),多数酒店管理公司要求客房数与餐位数之比:四、五级商务型旅馆约为1:0.4~0.8;一、二、三级商务型旅馆为1:0.2~0.4,度假型旅馆多数在1:0.6~1.2。因此,我们仅规定最低的配置。对于会议型旅馆和度假型旅馆,由于客人就餐时间较长并较集中,每间的住宿人数也大于商务旅馆,因此,指标大于商务型旅馆。如果是青年旅社,由于有单床和多床的房间,对于该类旅馆,可以按照床位数来控制。   
如果自助餐厅(咖啡厅)和酒吧(或大堂酒吧)结合,总座位数可按照自助餐厅(咖啡厅)的规模配置。   
餐厅的总座位数按理应和房间数相匹配,实际情况各地差异较大,有的旅馆餐饮座位数远远小于原规范规定数量,因为到该旅馆住宿的客人(除在本旅馆开会),中午和晚上在旅馆内用餐的人很少;同样,有许多旅馆因市场需求或本身具有较好的饮食服务品牌,餐厅座位数就会大大超出规范规定的数量。经过本次旅馆的调研,餐厅的房间数与总座位数之比,匹配性不强(最大为1:5.3;最小为1:0.45),所以新规范不再强制规定餐厅的总座位数,仅规定自助餐厅(咖啡厅)的最低值。    
餐厅座位的面积指标在《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 64中,将餐厅分为1~3级,面积每座分别为1.3、1.1、1.0m2/座,调研实际情况,一、二、三级旅馆中餐厅、早餐厅基本和上述面积相符;四~五级旅馆的西餐、风味餐厅、酒吧、咖啡茶座等多数餐厅座位面积指标均大于89年版《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 64规定的面积;近年来许多旅馆中餐厅常设包间,且附有卫生间,每座面积多数在2.0m2/座以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餐饮部分的经营管理也向多方面的发展,有的旅馆的餐饮经营管理是外包的,为吸引客人,餐厅也会开设边门,这样到旅馆的餐厅就餐的客人,也有许多不是住宿人员,考虑到住宿客人的安全,规范规定餐饮部分的人流不应穿越客房区域(包括对外空中餐厅或旋转餐厅)。    
对于旅馆客房的送餐服务应满足卫生防疫要求,保证客人的食品卫生安全。

4.3.3 旅馆建筑的宴会厅、会议室、多功能厅等应根据用地条件、布局特点、管理要求设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宴会厅、多功能厅的人流应避免和旅馆建筑其他流线相互干扰,并宜设独立的分门厅;
   2 宴会厅、多功能厅应设置前厅,会议室应设置休息空间,并应在附近设置有前室的卫生间;
   3 宴会厅、多功能厅应配专用的服务通道,并宜设专用的厨房或备餐间;
   4 宴会厅、多功能厅的人数宜按1.5m2/人~2.0m2/人计;会议室的人数宜按1.2m2/人~1.8m2/人计;
   5 当宴会厅、多功能厅设置能灵活分隔成相对独立的使用空间时,隔断及隔断上方封堵应满足隔声的要求,并应设置相应的音响、灯光设施;
   6 宴会厅、多功能厅宜在同层设贮藏间;
   7 会议室宜与客房区域分开设置。 

4.3.3 原规范将宴会厅和餐饮合在一个章节,实际调研结果宴会厅常兼有会议、宴请的功能,本次修编将宴会厅和会议室、多功能厅合在一个章节,和目前大多数酒店的管理相一致,这部分的人流相对独立,有条件者都设独立的分门厅,并设专门的自动扶梯和服务电梯,且在室外考虑一定数量临时停车车位。    
五级大型旅馆一般均设置宴会厅、多功能厅,具体的规模和内容按市场需求确定。从使用情况看,宴会厅、多功能厅的客人,除住宿外还有许多是不住宿客人,因此和旅馆其他部分的关系应既独立成区又联系方便,有条件设独立的门厅。对于小型旅馆多功能厅常兼作早餐厅,这时多功能厅的要求可以参照本规范的餐饮部分的相应条文。    
宴会厅、多功能厅规模一般可按容纳人数划定,400人以上为大型、250~400人为中型、250人以下为小型。大型宴会厅一般要求空间较高,净高不低于6m。    
宴会厅、多功能厅是人员集中的空间,一般应设置休息空间,经过本次旅馆的调研,多数宴会厅、多功能厅均设有前厅,前厅的面积是宴会厅面积的0.25~0.7不等,因此本次修编特别强调增加前厅的内容。    
宴会厅应设置相邻的专用备餐、送餐空间,并区别送菜流线与客人流线。    
由于宴会厅、会议室、多功能厅均是人员集中的空间,对建筑的安全疏散要求较高,消防规范又无具体的规定,设计时对计算人数标准差异较大,我们参考了有关管理公司的规定宴会厅约每座1.5m2 ~2.0m2,多功能厅和会议室约1.2m2~1.8m2,和实际工程调研统计基本相当,因此本次规范对宴会厅、会议室、多功能厅的计算人数指标进行了设定,但不作强制规定。    
宴会厅的使用有各种不同需求,有的会议不需要很大的空间,为适应实际需求,大宴会厅或多功能厅宜设可分可合的灵活隔断以方便使用。同时宜设临时主席台及相应的电气、灯光、音响(含同声翻译)、视频等设施。    
宴会厅、多功能厅的家具台面较大,搬运不便,所以宜在同层设家具储藏空间。    
有些旅馆客房区内配有小型会议室,但大、中型会议室人流量较多且杂乱,应设在公共部分区域,避免影响客人的休息和安全。

本文关键字:度假酒店 查看更多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泛旅游规划设计机构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四甲广告
数字文化馆
乡村振兴
主营业务

旅游运营回答

如何做好旅游策划
第一, 精准的定位旅游景区定位,是景区开发的第一步,也是为旅游景区开局找魂的[详情]
特色小镇如何运营
1,运营体系一定要走在小镇实施的前边。只有将运营工作前置,小镇的生命机能才[详情]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
十四五应该如何编制?
为编制好地方“十四五”规划纲要,绿维文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七大编[详情]
旅游运营与地产开发杂志
旅游运营与地产开发电子期刊

专题导航:旅游规划|旅游策划|景区提升|全域旅游|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温泉规划|景区规划|旅游小镇|主题公园|度假区规划

扫一扫 订阅“绿维微信电子刊”
旅游·小镇·乡村振兴
收藏干货,共享案例
官方微信账号:绿维文旅lwcj2005

中国旅游规划四甲级资质单位-北京绿维文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络营销支持:北京绿维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规划设计咨询热线:400-068-8099 Email:web@lwcj.com 邮编:100007 绿维创景联系方式,策划、规划、设计等项目咨询QQ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107号科林大厦D座 京ICP备12033662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