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大庸古城微信公众号
Part01.
大庸古城的失败
多重困境的集中爆发
1、大庸古城的3年之伤
近期,张家界大庸古城项目备受外界关注。原因正是其持续亏损的运营状态。据了解,这一项目投入总金额约 24 亿元,运营 3 年多,累计亏损已超 5 亿元;今年上半年仅 2300 人购票,日均购票人数不足 20 人。而这,并非个例,折射出中国古镇运营的普遍困境。
大庸古城并非无本之木。1994 年,经国务院批准,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围绕着大庸这个历史 IP,当地斥资约 25 亿元推出了大庸古城项目。2016 年原址重建后,被打造为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古城文旅综合体,系张家界单体投资最大的城市旅游文化项目。按最初设想,项目建成后,大庸古城预计将实现年营业收入 4.85 亿元、净利润 1.85 亿元。可实际上,自 2021 年 6 月试运营以来,大庸古城持续亏损,且亏损幅度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21 年至 2023 年,大庸古城分别亏损 8366.29 万元、1.51 亿元、2.49 亿元。到了今年上半年,大庸古城购票人数仅录得 0.23 万人,同比降幅为 81.89%。目前,大庸古城发展有限公司已被张家界中院裁定进入重整程序。若重整失败,大庸古城存在被法院宣告破产的风险。
2、大庸古城为何会走到如此境地?
从规划建设来看,虽然大庸古城有大庸文化作为根基,重现了刘明灯将军府、八方阁楼、南门大码头等古城十景,但项目实施过程中,大规模采用去旧改新策略。把众多历史建筑推倒重建,反而失去了自身特色,其建筑风格、商业业态与其他古镇高度雷同,被游客戏称为“臭豆腐、竹筒奶茶、‘想你的风’三件套”的复制品。
其地理位置略显偏僻,交通不便捷,配套设施不足,导致游客前往的意愿降低,最后变成了一个与其他商业旅游小镇并无不同的冷门景点。
在运营方面,大庸古城缺乏创新。古镇旅游进入高速开发期,众多古镇纷纷效仿成功案例,但大干、快上的古镇建设,从布景、业态再到风格均严重趋同。大庸古城也未能幸免,标配摊位都是臭豆腐、烤鱿鱼等常见小吃,让人产生不古不今的审美疲劳,游客不愿重复游。
项目定位高端文旅综合体,但实际运营依赖传统门票经济。2024年上半年,其收入主要来自停车场服务,门票收入占比微乎其微。此外,招商进度迟缓,核心文化体验项目《遇见大庸》和《飞越张家界》未能形成持续吸引力。
在资金方面。作为重资产项目,大庸古城年折旧摊销成本超5000万元,叠加财务费用和房地产税,固定成本占总亏损的70%以上。高负债率(68.58%)进一步加剧了运营危机。
Part 02.
古镇苦同质化久矣
现状堪忧
大庸古城只是众多失意古镇的一个缩影。在湖南,常德有几近空城的 “桃花源古镇”,益阳有耗资百亿元却烂尾的 “江南古城”。在成都,龙潭水乡古镇耗资 20 亿元打造,规模相当于周庄古镇,还被誉为成都的 “清明上河图”,但过重的商业化以及缺乏历史底蕴,让游客逐渐失去了兴趣,再加上交通不便,如今几乎沦为一座空城。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古城镇数量庞大,远超 2800 座。在这众多古镇中,能够实现盈利且持续良好运营的比例较低,大量古镇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亏损。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4 中国古镇旅游发展报告》显示,有 51.3% 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古镇之间有一些相似,有 38.5% 的受访者感觉古镇都很相似,缺乏独特之处。这反映出古镇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也是导致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Part 03.
古镇如何“起死回生”
破局路径
1、文化内核的重塑:从“仿古”到“活古”
深度挖掘在地文化:参考乌镇戏剧节、西塘汉服文化周等案例,将历史文化转化为可体验的IP。例如,大庸古城可结合土家族民俗,开发非遗手作、节庆活动等沉浸式项目。
保护与创新平衡:避免“拆真建假”,保留原有历史肌理,如丽江古城通过“修旧如旧”保持纳西族建筑特色。
2、运营模式的转型:从“门票经济”到“场景消费”
差异化市场定位。深入挖掘当地自然资源和民俗传统,依据独有的文化符号,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旅游产品。乌镇便是成功案例,以产业思维来运营古镇,引入乌镇戏剧节、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前沿新颖的大 IP,为景区注入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庸古城也可挖掘自身的文化特色,如大庸文化中的独特民俗活动、传统手工艺等,举办相关主题活动,吸引游客。
增强沉浸体验。增强活动演出,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利用 “旅游 +” 新模式新路径,推动旅游发展提质增效。比如 “旅游 + 科技”,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让游客更沉浸式地体验古镇文化;“旅游 + 农业”,结合周边乡村农业资源,开展采摘、农事体验等活动。
在体验创新上,古镇可以借鉴乌镇戏剧节、西塘汉服文化周的模式,深挖在地文化,打造特色 IP。以大庸古城为例,可依托土家族民俗,开发非遗手作、节庆活动等沉浸式项目,增强游客参与感。同时,利用 “旅游 + 科技” 手段,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让游客深度感受古镇文化。在产业链拓展方面,要实现差异化市场定位,依据当地自然资源和民俗传统,打造独特旅游产品。乌镇引入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前沿 IP,为景区注入活力。大庸古城也可举办大庸文化主题活动,吸引游客。此外,联动周边自然景区,如张家界的天门山、武陵源等,打包成主题线路,实现资源互补。还可鼓励原住民参与经营,像宏村 “村民持股” 那样,实现文化保护与收益共享 。
3、资本与管理的优化:引入专业力量
引入外部资金以及更成熟的策划团队和高水平的运维团队。仅靠当地的资本和管理能力可能不足以盘活古镇,专业团队能够从规划、运营等多方面提供科学方案。古镇若能吸引有实力的文旅企业参与重整,借助其经验和资源,有望改善现状。
债务重组与资源整合: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如文旅集团或专业运营公司)缓解资金压力,同时剥离非核心资产。
轻资产运营探索:借鉴古北水镇模式,通过品牌输出和管理服务降低重资产风险
4、区域协同与生态构建:跳出“孤岛式”发展
联动周边资源:将古镇与张家界自然景区(如天门山、武陵源)打包成主题线路,形成互补效应。
社区参与机制:鼓励原住民参与经营,如宏村通过“村民持股”实现文化保护与收益共享。
结语
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逻辑
古镇的成败不仅关乎经济效益,更是文化传承与商业价值的平衡艺术。大庸古城的教训表明,脱离文化根基的“人造古镇”注定难以持久。未来,唯有以“文化为魂、体验为核、运营为翼”,才能在人造古镇的浪潮中突围重生。正如嘉兴“一镇一品”模式所示,差异化与创新才是古镇长红的终极密码。
欢迎合作
绿维文旅是文旅康养与乡村振兴EPCO综合服务商,“四甲”规划设计、建设总包、文旅运营全程服务机构。从2005年创立之初,便提出了“创意经典·落地运营”的理念,经过十几年创新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顶层设计、投融资、EPCO、招商、运营、智慧旅游、博物馆展陈设计等全产业链多引擎驱动发展新格局。
从顶层设计到落地运营,绿维文旅形成了“运营为基础、资源全整合、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的全流程操作的核心能力,将更好地为文化、旅游、大健康、体育、农业、教育、房地产等区域综合开发及项目落地建设、运营管理提供全链全程的服务。
绿维文旅期待与大家的合作!

-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相关阅读
- ·林峰视点:解码“旅游提振消费”的破局之道2025-04-08
- ·林峰视点:待盘活景区的逆袭指南2025-04-07
- ·林峰视点:决定文旅投资成败的9个关键因素2025-04-07
- ·林峰视点:菜市场为何成为旅游打卡点?2025-03-31
- ·林峰视点:新质生产力与 “十五五”文旅发展2025-03-31
- ·林峰视点:如何盘活闲置文旅资产2025-03-31
- ·林峰视点:工业旅游对企业,不仅是形象宣传2025-03-24
- ·林峰视点:千万级流量重构旅游消费新场景2025-03-24
- ·林峰视点:旅游场景创新营造:看风景到入剧情2025-03-17
- ·林峰视点:亲子旅游目的地—从主题乐园到自然课堂2025-03-17
旅游运营回答
-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