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阴霾逐渐散去,中国各大城市的文化活动逐渐恢复正常,演唱会市场首当其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从一线城市到二线城市,乃至更广泛的地区,演唱会如同一股强劲的旋风,席卷了全国,为公众带来了久违的音乐盛宴。特别是一线明星的演唱会,不仅点燃了粉丝们的热情,更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花钱享受文化娱乐活动。演唱会蓬勃发展,演唱市场因此迅速扩张。
根据最新数据,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同比增长30.19%、演唱会等大型演出票房收入同比增长134.73%、相关平台演唱会“想看”人次达1.47亿……天眼查数据显示,现存“演出”相关企业105万余家,2024年1-7月,相关企业新增注册7.8万家。这一系列数字背后,是一个日益壮大的“演唱会经济”,它不仅带动了票务市场的繁荣,更成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01 多产业联动的经济效应
演唱会经济的魅力远不止于票务收入。它如同一股强劲的春风,吹遍了举办地的各个角落,带动了餐饮、交通、住宿、观光旅游等多个产业的蓬勃发展。每当一场大型演唱会来临,周边的酒店、餐厅往往一房难求、一桌难订;交通枢纽也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人流高峰。这种多链条、多环节的联动效应,让演唱会经济成为了激活消费市场活力的重要力量。
1-跨城观演的新风尚
近年来,跨城观演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于在家门口欣赏音乐,而是选择跨越城市,将音乐与旅行相结合。在杭州聆听蔡依林的动感旋律,在泉州感受五月天的摇滚激情……这种“演唱会特种兵”的旅行模式,不仅让人们享受到了音乐的魅力,更让他们在旅途中收获了满满的人文风情和美好回忆。
2-非一线城市的崛起
以往,演唱会市场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然而,随着非一线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演唱会开始选择在这些城市举办。浙江衢州、义乌、海南海口、广东佛山等地,都因成功举办明星演唱会而声名鹊起。这些非一线城市的崛起,不仅展示了音乐文化的广泛传播力,更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年轻群体的消费主力军
在演唱会经济的消费群体中,年轻群体无疑是最具活力和消费潜力的一部分。他们不仅是演出市场的消费主力军,更是推动演唱会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愿意为了一张门票而长途跋涉,更愿意将看演唱会作为自己青春记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让演唱会经济成为了一个连接过去与未来、青春与梦想的桥梁。
02 唱会经济的“溢出效应”:
城市文旅的新引擎
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全国各大旅游城市纷纷亮出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吸引游客的目光。从“南方小土豆”在哈尔滨的火爆,到打工人心中的阿勒泰向往,一系列“宝藏”城市凭借独特的标签成功“出圈”。而在这股热潮中,演唱会经济以其独特的魅力,不仅点燃了观众的热情,更释放出强大的“溢出效应”,成为推动城市文旅发展的新引擎。
1-演唱会经济的情感共鸣
演唱会经济的火爆,是当下年轻人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深刻变革的缩影。在快节奏的工作之余,选择一场“演出+旅游”的周末之旅,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新潮生活方式。尽管在线音乐平台提供了随时随地的免费听歌体验,但现场演唱会的魅力却无可替代。正如一位年轻网友所言:“可以近距离见到喜欢的歌手唱歌,感觉耳机里的人走出来了,这种魅力是难忘的。”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互联网上的歌迷热情在现实中找到了寄托与实感,他们愿意为这份热爱买单,信奉“为爱买单永不过时”。
2-演唱会经济的经济效应
人流便是财流,演唱会经济的火爆直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以周杰伦杭州演唱会为例,开唱仅4天时间,便直接带动了杭州文旅消费约13.16亿元。这不仅是门票销售的收入,更涵盖了交通出行、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多个领域。专家预测,未来两年,国内“演出经济”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大关。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音响灯光的租借、激光设备的生产等相关行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站上演艺经济的新风口。
3-演唱会经济的城市营销
演唱会经济的成功,离不开地方政府的精心策划与支持。从杭州文旅部门牵线促成“西湖大爷”与歌手合唱《稻香》的温馨场景,到太原为歌迷准备老陈醋、平遥牛肉等特产作为伴手礼的细心举动,举办城市在线“听劝”,积极回应网友的建议和意见,无不体现出满满的诚意。这种诚意不仅提升了观众的观看体验和出行感受,更在无形中提升了城市的品牌形象和美誉度。因此,办演唱会不仅要算好“经济账”,更要打好“感情牌”,以真心呵护乐迷真情,才能实现“曲终人不散”的长远效果。
03 演唱会经济:
破局创新,激发城市新活力
随着文化的繁荣和经济的蓬勃发展,演唱会作为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业内人士的直言不讳为我们揭示了演唱会经济在为城市发展带来无限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短期效益显著、内容同质化及观演体验不一等问题的困扰。当市场逐渐回归理性,如何让演唱会经济保持持久动力,实现“一路猛进”,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1-打造长久魅力
短暂的星光璀璨或许能吸引万千目光,但要想让这股热潮持久延续,关键在于构建独特且持续吸引观众的魅力。一方面,要突破传统的明星效应桎梏,通过高质量的演出内容、精细化的服务管理和人性化的现场体验,将每一位观众都视为潜在的“回头客”。从实名制购票打击黄牛,到贴心的观众接送服务,再到“粉丝狂欢区域”的设立,每一步都彰显着对观众需求的尊重与满足。这些努力不仅丰富了观演体验,更激发了观众的参与热情,使演唱会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2-跨界融合
“演出+旅游”已成为提升城市形象、促进文旅消费的新风尚。然而,在追求创新与融合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盲目复制他人的成功模式,而应结合自身独特的文旅资源,量身打造特色活动。通过将演出与地方文化、旅游资源深度整合,可以形成独具魅力的文化体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打卡。这不仅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也为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同时,跨界融合也有助于打破文化演艺的圈层壁垒,推动文化消费走向大众化、普及化。
文章来源:一诺智创文旅集团
图片来源:摄图网
免责声明: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致力保护作者版权,如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相关阅读
- ·下一个十年,中国康养产业有哪些商业机会?2025-09-02
- ·“谷子”经济浪潮下,旅游企业如何布局?2025-09-02
- ·如何才能做好文旅EPC?关键在于模式选择2022-03-22
- · 绿维文旅:自主旅游时代的特征2022-03-02
- ·未来五年,旅游消费版图如何重构?2021-05-17
- ·博物馆景区化的五大工具和技巧黑箱2021-03-19
- ·博物馆景区化的理论基石2021-03-19
- ·线下知识服务迎来变革时代,博物馆的极致形态必然是景区2021-03-19
- · 为什么自动麻将桌就是最好的文创产品2021-03-19
- ·年赚千万美刀的博物馆会员系统是怎样炼成的?2021-03-19
旅游运营回答
-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