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维导语:数字资产借助区块链、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前沿技术,正成为激活文旅资源、重构体验场景的核心动能,推动产业从传统观光向深度体验、单点运营向生态协同转型。本文聚焦数字资产与文旅融合路径,解析其核心类型、带动机制及整合模式,为文旅数字化转型提供实战参考。
一、数字资产的核心类型与旅游整合路径
数字资产通过技术赋能,将文化资源、场景体验与产业数据转化为可流通、可增值的新型资产,形成多元整合路径。
(一)数字藏品(NFT):文化遗产的 “数字分身”
数字藏品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为文物、非遗等文化资源赋予唯一数字标识,实现文化价值的精准传递与商业转化。
活化文化资源:广西 “程阳八寨永济桥” 3D 数字藏品通过三维建模还原建筑细节,将传统侗族建筑文化转化为可收藏、可传播的数字资产,突破物理展示的时空限制。
创新盈利模式:数字藏品与线下权益深度绑定,如持有者可享受景区门票折扣、专属导览服务等,形成 “线上收藏 — 线下消费” 的闭环。福建浦城剪纸 NFT 与手游《阴阳师》联动,400 件藏品瞬间售罄,不仅提升了非遗文化的年轻受众覆盖率,更推动游戏用户向旅游客群转化,实现文化传播与产业收益的双重增值。
(二)虚拟 IP 与数字孪生:场景沉浸式赋能
虚拟 IP 与数字孪生技术通过场景重构,让文化符号从静态展示变为动态体验,增强游客的参与感与认同感。
IP 跨界融合:将游戏、影视等虚拟 IP 与实体景区结合,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福建永定土楼 1:1 还原手游《天涯明月刀》中的建筑场景,配套主题民宿、cosplay 摄影等衍生服务,试营业半年营收超百万元,客群中年轻游客占比提升至。
历史场景复活:通过 VR/AR 技术重现历史场景,让游客 “穿越” 时空感受文化魅力。北京圆明园 VR 项目《梦回圆明园》、杭州德寿宫遗址 AR 重建,通过虚拟场景与实体遗址的叠加,使游客参与度提升,文化认知深度显著增强。
图源:风语筑
(三)智能平台与数据资产:产业协同中枢
智能平台通过整合全域旅游资源,将分散的消费数据、服务信息转化为驱动产业优化的核心资产。
一站式服务整合:福建 “畅游八闽” App 整合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资源,提供 VR 景区预览、分时预约、智能导览等服务,用户量达 70 万,实现游客需求与商家服务的精准匹配。
数据驱动决策:四川 “智游天府” 平台通过分析游客消费偏好、停留时长等数据,生成个性化旅游线路推荐,帮助景区优化产品设计与营销策略,游客复游率提升。
二、数字资产对旅游产业的带动机制
数字资产从需求端、供给端、产业链及治理层面全方位赋能旅游产业,推动其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一)需求端激活:重构旅游消费体验
体验升级:AR 导览(如福州三坊七巷河图 AR)、全息剧场(闽剧互动演出)等技术应用,将传统观光转化为 “可感知、可参与” 的沉浸体验,满足 Z 世代对 “趣味性、互动性” 的核心需求。
个性化定制:基于游客行为数据生成定制化服务,如 “智游天府” 平台根据家庭游客偏好推荐亲子路线,根据年轻游客需求推送夜游项目,游客满意度提升。
(二)供给端重构:优化资源配置效率
资源数字化释放价值:敦煌石窟、三星堆文物通过三维建模实现 “云游览”,突破物理容量限制,使全球游客可随时随地深入了解文化细节,线上访问量达线下的 50 倍。
轻资产运营降本增效:数字藏品、虚拟 IP 授权模式降低实体开发成本,如河南《龙门金刚》舞蹈 IP 通过数字授权衍生文旅产品,实现零边际成本复制,年销售额突破 2000 万元。
(三)产业链增值:推动跨界融合创新
跨领域协同发展:文旅与游戏、影视、电商等产业深度融合,如山西联动《黑神话:悟空》推出 “西游主题” 旅游线路,将游戏用户转化为景区游客,带动周边消费增长。
图源:央广网
衍生品生态拓展:数字藏品二次创作形成多元消费场景,如浦城剪纸 NFT 开发线下密室逃脱、非遗工坊体验项目;北京钟鼓楼与泡泡玛特联名推出数字盲盒,推动传统文化符号向潮流消费转化。
(四)治理效能提升:强化产业监管与协同
实时监测与风险防控:物联网与 AI 技术应用于景区客流预警(如杭州西湖智慧导流系统)、文物保护(如福建古厝普查 App),实现 “预防性保护、精准化管理”。
区域资源协同配置:跨部门、跨区域数据共享机制建立,如 “乐游京津冀一码通” 整合三地旅游资源,实现门票互通、信息互联,区域旅游协同效率提升。
三、数字资产驱动旅游产业的典型整合模式
(一)IP 运营驱动型:从文化符号到消费生态
路径:文化 IP 数字化→沉浸式场景落地→构建衍生消费生态
案例:福建永定土楼携手《天涯明月刀》,以‘游戏IP+文化遗产’创新模式,将游戏中的土楼场景落地还原为沉浸式主题民宿集群与国风cosplay摄影基地,同步推出限量数字藏品及线上线下联动的游戏任务。项目落地后,游客客单价翻倍突破,以文创周边、沉浸体验、数字产品为主的衍生消费占比超总营收50%,成功构建‘文化IP引流—实体场景体验—数字产品增值’的完整商业闭环,实现了传统文化与数字娱乐的深度赋能,引爆文旅消费新热潮。
图源:文汇报
(二)技术沉浸赋能型:从数字孪生到流量互导
路径:文物 / 遗址数字孪生→AR/VR 交互体验→线上线下流量转化
案例:杭州德寿宫遗址通过 AR 透明屏还原南宋宫廷生活场景,游客触摸墙面即可触发市井商贸、宫廷仪典等历史事件动画,配合语音解说与触觉反馈,沉浸式体验使平均停留时间延长至 3 小时。线上通过虚拟游览短视频引流,线下游客中 “因数字内容而来” 游客激增,形成 “线上传播 — 线下体验 — 二次分享” 的流量循环。
(三)平台生态整合型:从资源集成到数据反哺
路径:构建全域数字平台→整合多业态资源→数据驱动运营优化
案例:四川 “智游天府” 平台接入全省 814 家景区,整合超 2.3万家文旅企事业单位(含星级酒店、文博场馆等)提供预约、导览、投诉一体化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游客行为,平台向商家输出精准洞察(如亲子客群偏好、夜间消费趋势),助力产品优化,推动合作商家平均营收增长超20%,并入选文旅部数字化创新优秀案例。
(四)跨界融合衍生型:从数字资产到全域消费
路径:数字资产多场景授权→跨界产品开发→全域营销引爆
案例:敦煌研究院以“飞天”壁画为核心,开发了数字藏品、研学课程、文创联名等十余种衍生产品,并与服饰品牌联名推出 “飞天” 主题服饰,通过 “数字藏品引流 + 实体产品变现”,实现年营收突破性增长,使敦煌文化从景区延伸至日常生活消费场景。
图源:敦煌美术研究院
四、挑战与对策
(一)核心挑战
1、数据孤岛:部门间、区域间数据壁垒导致资源整合效率低,如景区客流数据与交通调度数据未联通,影响应急响应速度。
2、技术泛化:部分景区盲目上马 VR/AR 项目,缺乏文化内涵支撑,导致体验空洞化,游客反馈 “形式大于内容”。
3、安全风险:数字藏品版权纠纷、游客隐私数据泄露等问题频发,制约产业健康发展。
(二)发展对策
1、顶层设计引领:建立国家文旅大数据标准,如福建实施 “三个一工程”(1 份指导意见 + 1 张项目清单 + 1 批示范基地),推动数据互通与标准统一。
2、技术深耕与文化融合:避免技术堆砌,聚焦 “AI + 文旅” 深度应用,如三星堆 MR 项目《古蜀幻地》将考古研究成果融入虚拟叙事,实现 “技术为文化赋能”。
3、产权保护机制完善:利用区块链存证与智能合约规范数字资产授权链条,如杭州建立数字藏品版权登记平台,明确创作者、运营方、消费者权益。
结语
数字资产正通过 “文化资源数字化 — 场景体验沉浸化 — 产业生态平台化” 的路径,重构旅游价值链。从福建土楼的 IP 跨界到敦煌的数字衍生,实践表明,数字资产不仅是技术应用的产物,更是推动旅游业从 “门票经济” 向 “资产运营经济” 转型的核心引擎。未来,需以 “IP 运营 + 技术深耕 + 数据协同” 为核心,构建虚实共生的旅游新生态,让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在数字时代实现双向增值。
数字资产重构文旅产业的过程中,从顶层设计到场景落地往往需要专业团队的全程介入。绿维文旅可为各地文旅项目提供:数字资产开发全流程规划、虚实融合场景设计、文旅 IP 运营与产业链延伸方案、智慧文旅数据平台搭建与数据资产化路径设计等服务,为地方打造差异化竞争力。如有项目咨询需求,欢迎致电15811113303,我们将结合您的资源禀赋提供定制方案。
素材来源:央广网、风语咒、文汇报等网络公开,部分内容ai生成
免责声明: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致力保护作者版权,如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欢迎合作
绿维文旅是文旅康养与乡村振兴EPCO综合服务商,“四甲”规划设计、建设总包、文旅运营全程服务机构。从2005年创立之初,便提出了“创意经典·落地运营”的理念,经过十几年创新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顶层设计、投融资、EPCO、招商、运营、智慧旅游、博物馆展陈设计等全产业链多引擎驱动发展新格局。
从顶层设计到落地运营,绿维文旅形成了“运营为基础、资源全整合、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的全流程操作的核心能力,将更好地为文化、旅游、大健康、体育、农业、教育、房地产等区域综合开发及项目落地建设、运营管理提供全链全程的服务。
绿维文旅期待与大家的合作!

-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相关阅读
- ·“十五五”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趋势展望2025-08-27
- ·三部门发文:森林旅游与康养获金融支持2025-08-27
- ·林峰视点:城市文旅崛起与数字赋能2025-08-27
- ·林峰视点:文旅景区摆脱内卷内耗的秘诀2025-08-26
- ·林峰视点:怎样开发运营低空旅游?2025-08-26
- ·五大资金来源!文旅类项目补助资金政策大全2025-08-26
- ·林峰视点:大讲堂预告 | 怎样开发运营低空旅游?2025-08-26
- ·林峰视点:以乡镇全域土地整治提升乡村振兴战略效果2025-08-26
- ·林峰视点:政策利好,城投等平台公司进入 “大运营时代”2025-08-26
- ·林峰视点:从甲亢哥看文化传播如何优化?2025-05-06
旅游运营回答
-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