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源于中国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的经济转型需求。2019年,商务部首次提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成为首批试点城市。其核心目标是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扩大内需并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政策重点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提升与结构优化。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若干措施》提出八项举措,包括积极推进首发经济、优化入境政策和消费环境、更好发挥免税店和离境退税政策作用、办好各类大型消费促进活动、推动商贸流通高质量发展、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提升消费供给品质、加强对外宣传推介等。
二、国家消费中心城市的特征与建设要求
(一)核心特征
国际化水平突出,:入境外国人数量占全国三成,离境退税销售额占比超七成,国际品牌首店、旗舰店密集。辐射带动能力显著,通过城市群联动(如京津冀、长三角)与产业链整合,形成区域消费协同效应。
(二)具体措施
1、推进首发经济
打造首发活动品牌:国家鼓励相关城市积极举办精品首发季活动,如支持上海打造具有时尚潮流引领性的首发活动,北京聚焦科技创新产品首发,广州侧重于商贸领域新品发布等,借此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全球消费市场的引领力。
助力新品首发首秀:为进口首发新品开辟通关 “绿色通道”,提供便利的海关手续,减少新品上市时间成本。同时,着力打造如北京三里屯太古里、上海前滩太古里等全球新品首发地标,充分发挥时装周、汽车展等平台载体的作用,吸引全球优质品牌在此开展新品首发首秀首展活动。
吸引品牌入驻:通过税收优惠、场地补贴等政策,吸引全球优质品牌开设首店,鼓励其在城市内设立研发设计中心和地区总部。例如,对符合条件的首店企业给予一定期限的税收减免,助力完善首发经济生态链。还支持老字号品牌与新消费品牌跨界合作,激发创新活力,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2、优化入境政策与消费环境
完善入境政策:有序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进一步提升外籍人员过境免办签证政策效能,并推动相关城市实现过境免签政策区域联动。例如,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等实现政策协同,方便外籍游客在区域内流动。优化外籍人员入境通关手续,在入境区域一站式提供入境服务指南、通讯服务、外币兑换、移动支付等便利服务。
提升交通便利性:加大对相关城市增设境外直飞航线的支持力度,增强城市与全球主要城市的空中联系。如支持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等增开更多通往欧美、亚太地区的直飞航线,降低国际游客的出行时间成本。
优化支付与消费区域:完善多层次、多元化支付服务体系,推动更多商户开通境外银行卡受理功能,积极引入更多境外电子钱包在境内使用。全力打造一批像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步行街这样的国际消费集聚区和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完善公共场所多语种标识及导览设施,设立外籍人员服务热线,为境外消费者提供便捷、舒适的消费环境。
3、发挥免税店与离境退税政策作用
落实市内免税店政策:加快推动已批准设立的市内免税店完成建设并尽快营业,丰富免税商品种类,涵盖高端美妆、时尚服饰、电子产品等品类。鼓励国产名特优新产品、国货 “潮品” 进驻市内免税店和口岸出境免税店销售,提升国货的国际影响力。
优化离境退税:加强离境退税政策宣传,在入境口岸、大型商圈、旅游景区等重点场所,以及社交媒体平台投放多语种离境退税手册和指南。优化离境退税商店布局,吸引更多优质商户成为离境退税商店,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离境退税街区。指导离境退税商店根据境外旅客需求,不断丰富和优化商品供给。同时,推广 “即买即退” 措施,优化办理流程,加强商店人员培训,提升服务水平。
4、举办大型消费促进活动
打造标志性活动品牌:精心打造 “购在中国” 等系列活动,塑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扩消费活动品牌。通过举办各类主题展览、促销活动等,吸引国内外消费者参与,提升城市的消费热度。
支持文体活动举办:支持举办更多高水平国际体育赛事,如上海网球大师赛、北京国际马拉松等;鼓励开展演出演艺活动,像在重庆举办的国际马戏节等。进一步优化营业性演出、体育比赛等活动的审批和安全许可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压减审批材料,推广 “全程网办”“一网通办”,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可售(发)票比例。
5、推动商贸流通高质量发展
开展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试点:支持相关城市开展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试点,培育辐射带动力强、供应韧性好的现代商贸流通节点城市。例如,在天津建设现代化物流枢纽,提升其对北方地区乃至全国的商品流通辐射能力。
推进零售业创新提升:开展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鼓励零售企业对商业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运营管理,推动多元化创新。如支持广州的传统百货商场进行智能化改造,引入智能导购、线上线下融合销售等新模式。
促进批发业发展:根据城市功能定位,实施批发业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批发企业创新经营模式,推进批发市场智慧化建设。例如,引导上海的批发市场利用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优化商品供应链。
打造特色商圈街区:加快培育建设多元业态融合、优质资源集聚的标志性商圈,如重庆的解放碑 - 洪崖洞商圈;打造一批特色街区,像天津的五大道文化旅游街区,融合文化、旅游、购物等多种业态,吸引消费者。
推动汽车流通消费改革: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因地制宜发展汽车赛事、房车露营等消费新场景,扩大汽车后市场消费。例如,在具备条件的城市建设专业汽车赛道,举办各类汽车赛事,带动汽车文化消费。
6、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
提升住宿服务品质:支持住宿与旅游、康养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打造特色住宿产品。如在海南三亚等地,鼓励酒店推出 “酒店 + 旅游套餐”“酒店 + 康养服务” 等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发展体育赛事经济:大力推动体育比赛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培育 “跟着赛事去旅行” 品牌项目。例如,在成都的太古里商圈举办街头篮球赛事,吸引体育爱好者和消费者。
创新演艺空间:支持利用购物中心、商场等场所打造特色演艺新空间,如北京的朝阳大悦城不定期举办小型音乐会、话剧表演等,丰富消费者的娱乐体验。
推进站城融合:加快站城融合发展,推动具备条件的城市公共交通场站实施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拓展旅游服务功能。如上海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在枢纽内设置旅游咨询点、特色商业区等,方便旅客出行与消费。
推动 “邮轮 +” 业态创新:支持具备条件的城市加强国际邮轮母港配套设施建设,推动 “邮轮 +” 业态创新,打通从船上到岸上的消费场景。如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周边,建设配套的商业街区、旅游景点等,延长邮轮产业链。
拓展低空消费场景:探索在具备安全条件的地区开通低空物流航线、开发低空旅游项目,拓展低空消费场景。例如,在桂林等地开展低空观光旅游,让游客从空中欣赏独特的山水风光。
7、提升消费供给品质
举办精品消费月活动:办好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精品消费月,汇聚国内外优质商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品质化消费需求。
推动技术应用:推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技术在消费领域深化应用,打造一批 “人工智能 + 消费” 场景。如在深圳的一些商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停车、智能导购等服务。
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持续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加快推广智能家居、智能家电、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品。例如,在北京实施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促进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的新产品。
实施消费品 “三品” 战略:深入实施消费品 “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战略,高质量开展 “三品” 全国行活动,分级打造中国消费名品方阵,提升国内消费品的市场竞争力。
8、加强对外宣传推介
培育国际交流平台:支持相关城市培育打造高水平国际交流平台,通过举办国际经贸论坛、文化交流活动等,深化经贸合作,促进人文交流。如上海举办的进博会,不仅是商品交易平台,也是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
发挥驻外使领馆作用:发挥驻外使领馆作用,统筹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宣介活动,向世界宣传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特色与优势。例如,驻外使领馆举办城市形象推介会,介绍城市的消费资源、旅游景点等。
拓展国际友城合作:支持相关城市拓展国际友城合作,开展专场推介活动,提升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如广州与国际友好城市开展互访交流,举办城市特色商品展销会等活动。
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扩消费政策、活动以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进展成效的宣传力度,通过国内外媒体、社交平台等渠道,形成社会广泛关注、各方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
三、典型案例与创新实践
1. 上海:首发经济与全球资源集聚
2. 北京:商圈升级与多元融合
3. 重庆:特色场景与区域联动
4. 广州:产业型消费与政策创新
四、未来挑战与扩容展望
结束语
关于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培育建设的若干措施
商务部
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党中央着眼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提振消费、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为支持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以下统称相关城市)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消费环境,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一、积极推进首发经济
办好精品首发季活动,支持相关城市打造各具特色的首发活动品牌,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消费引领力。支持国内外优质品牌开展新品首发首秀首展活动,为进口首发新品提供通关便利。打造一批全球新品首发地标,做强做优时装周、汽车展等平台载体。吸引全球优质品牌开设首店,设立研发设计中心和地区总部,完善首发经济生态链。支持老字号品牌和新消费品牌跨界合作,打造更多新产品。
二、优化入境政策和消费环境
有序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提升外籍人员过境免办签证政策效能,推动相关城市实施过境免签政策区域联动。优化外籍人员入境通关手续,在入境区域提供入境服务指南、通讯服务、外币兑换、移动支付等一揽子服务。支持相关城市增设境外直飞航线。着力完善多层次、多元化支付服务体系,推动更多商户开通境外银行卡受理功能,支持更多境外电子钱包在境内使用。打造一批国际消费集聚区和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完善公共场所多语种标识及导览设施,设立外籍人员服务热线。
三、更好发挥免税店和离境退税政策作用
落实市内免税店政策,推动已批准设立的市内免税店尽快完成建设并营业。鼓励国产名特优新产品、国货“潮品”进市内免税店和口岸出境免税店销售。加强离境退税政策宣传,在入境口岸、大型商圈、旅游景区等重点场所及社交媒体平台投放多语种离境退税手册和指南。优化离境退税商店布局,引导更多优质商户成为离境退税商店,打造一批离境退税特色街区。指导离境退税商店根据境外旅客需求丰富和优化商品供给。优化离境退税办理流程,推广“即买即退”措施。加强离境退税商店人员培训,提升服务水平。
四、办好各类大型消费促进活动
办好“购在中国”系列活动,打造标志性扩消费活动品牌。支持举办更多高水平国际体育赛事、演出演艺活动。进一步优化营业性演出、体育比赛等活动审批和安全许可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压减审批材料,推广“全程网办”、“一网通办”。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营业性演出、体育比赛等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可售(发)票比例。
五、推动商贸流通高质量发展
支持开展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试点,打造辐射带动力强、供应韧性好的现代商贸流通节点城市。开展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推动零售商业设施改造升级、数字化赋能、多元化创新。根据城市功能定位,实施批发业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快推动批发企业经营模式创新,推进批发市场智慧化建设。加快培育建设多元业态融合、优质资源集聚的标志性商圈,打造一批特色街区。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因地制宜发展汽车赛事、房车露营等消费新场景,扩大汽车后市场消费。
六、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
挖掘地方特色美食资源,培育名菜、名小吃、名厨、名店。提升住宿服务品质,支持住宿与旅游、康养等多业态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体育赛事经济,推动体育比赛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培育“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项目。支持利用购物中心、商场等场所打造特色演艺新空间。加快站城融合发展,推动具备条件的城市公共交通场站实施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拓展旅游服务功能。支持具备条件的城市加强国际邮轮母港配套设施建设,推动“邮轮+”业态创新,打通从船上到岸上的消费场景。探索在具备安全条件的地区开通低空物流航线、开发低空旅游项目,拓展低空消费场景。
七、提升消费供给品质
办好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精品消费月,增加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技术在消费领域深化应用,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消费”场景。持续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快推广智能家居、智能家电、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品。深入实施消费品“三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高质量开展“三品”全国行,分级打造中国消费名品方阵。
八、加强对外宣传推介
支持相关城市培育打造高水平国际交流平台,深化经贸合作,促进人文交流。发挥驻外使领馆作用,统筹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宣介活动。支持拓展国际友城合作,开展专场推介活动,提升相关城市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大对扩消费政策、活动以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进展成效的宣传力度,形成社会广泛关注、各方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协同联动,抓好贯彻落实。相关城市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高质量推进培育建设工作。商务部要发挥好牵头作用,加强典型经验总结推广。重大事项及时请示报告。
欢迎合作
绿维文旅是文旅康养与乡村振兴EPCO综合服务商,“四甲”规划设计、建设总包、文旅运营全程服务机构。从2005年创立之初,便提出了“创意经典·落地运营”的理念,经过十几年创新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顶层设计、投融资、EPCO、招商、运营、智慧旅游、博物馆展陈设计等全产业链多引擎驱动发展新格局。
从顶层设计到落地运营,绿维文旅形成了“运营为基础、资源全整合、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的全流程操作的核心能力,将更好地为文化、旅游、大健康、体育、农业、教育、房地产等区域综合开发及项目落地建设、运营管理提供全链全程的服务。
绿维文旅期待与大家的合作!

-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相关阅读
- ·林峰视点:十五五文旅项目包装与投融资2025-04-21
- ·林峰视点:如何打造盈利型 “沉浸式主题街区”2025-04-21
- ·林峰视点:“文旅+赛事”的八种融合模式2025-04-21
- ·绿维文旅:乡村旅游投资从输血到造血转型2025-04-21
- · 林峰视点:十五五文旅十大黄金赛道2025-04-18
- ·林峰视点:大庸古城看中国古镇亏损原因和盘活2025-04-14
- ·林峰视点:运营前置与项目包装2025-04-09
- ·林峰视点:解码“旅游提振消费”的破局之道2025-04-08
- ·林峰视点:待盘活景区的逆袭指南2025-04-07
- ·林峰视点:决定文旅投资成败的9个关键因素2025-04-07
旅游运营回答
-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